8月15日下午,“数智零售同行圈・广东” 思享会在广州天河区希尔顿酒店举行。本次会议由华为广州代表处主办,以 “数字化基础设施助力门店智慧化 + AI 创新驱动的业务场景数字化” 为主题,汇聚了广东地区多家零售餐饮企业信息化负责人及华为数字化资深专家,共同探索零售行业 “人、货、场” 数字化重构的创新路径与落地方案。维视智能创始人兼 CEO 王栋博士受邀参会,并发表《AI 视觉全面赋能零售门店运营 —— 让每个摄像头都成为 "智能店长"》主题报告,深度解析 AI 视觉技术如何为零售线下门店注入数字化新动能。
在报告中,王栋博士首先回顾了 AI 视觉技术在零售行业的发展历程。他指出,随着计算机视觉算法的持续优化与大模型技术的深度融合,AI 视觉在零售场景的应用已从早期的单一功能试水,迈向多场景、高精准度的成熟阶段。“过去,AI 视觉可能仅能实现简单的客流统计;而现在,在大模型的加持下,小模型的专业算法已经能精准识别员工着装是否合规、货架商品是否缺货、顾客购物路径偏好等复杂场景,且算法稳定性较传统模式有大幅提升。”
王栋博士强调,这种技术成熟度的提升,让 AI 视觉在零售行业的普适性显著增强 —— 无论是上千平米的大型商超门店,还是几十平米的小型便利店,都能找到适配的AI智能化解决方案。
作为扎根 AI 视觉领域多年的企业,维视智能在技术落地层面始终注重与头部生态伙伴的协同。王栋博士介绍,维视智能早在6年前就已全面拥抱华为昇腾体系,并基于昇腾芯片的算力优势,开发出多系列边缘计算推理终端,覆盖从入门级到高端定制的全场景算力需求。
“零售门店的基础网络环境、前端设备规模差异极大,边缘计算是解决这一痛点的关键。” 王栋博士解释道,维视智能的边缘计算终端可直接部署在门店本地,实现低延迟的数据处理与分析,避免因云端传输导致的响应滞后及庞大视频流上传云端分析处理带来的高成本问题。例如,针对中小型门店,轻量化边缘终端可支持 4-8 路摄像头的实时分析,成本仅为传统方案的 1/3;而针对大型连锁门店,中等算力边缘终端能联动 20 路以上摄像头,实现全场景无缝监管,且通过算法的实时性优先、错峰处理策略设定使边缘终端的算力能得到充分利用,而单门店部署成本较云端部署得到大幅下降。
这种 “边缘 + AI 视觉” 的架构,不仅满足了不同规模零售客户的成本需求,更通过与华为昇腾体系的深度适配,确保了系统在稳定性、安全性上的行业领先性。
“技术的价值最终要落地到业务场景中。” 王栋博士表示,维视智能多年来深耕零售行业,通过服务数十家连锁品牌的实践积累,对线下门店在 “人、货、场” 三个核心维度的痛点需求有深刻的理解,并针对性打造了全场景 AI 视觉解决方案。
“人” 的维度:聚焦员工行为规范与客户体验优化。AI视觉监管系统可实时监测员工是否按 SOP 流程完成货架整理、收银操作等工作,遇到操作不规范等问题,自动抓拍记录并触发预警;同时,通过分析顾客在货架前的停留时长、互动行为,生成客群偏好报告,助力门店优化服务话术与导购策略。
“货” 的维度:实现商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监管。从商品上架时的条码核验、陈列位置校验,到销售过程中的缺货预警、临期商品识别,再到库存盘点时的自动化计数,AI 视觉技术贯穿 “货” 的全流程。
“场” 的维度:优化门店空间利用与安全管理。通过分析摄像头采集的画面,系统能识别通道是否堵塞、可疑物遗留、店面卫生状况、应急指示灯是否完好、促销区域人流密度等,帮助门店动态调整布局。同时,结合不同时段的人流分布数据,优化货架摆放与收银台开放数量,有效提升空间利用率。
王栋博士强调,维视智能的解决方案不止于 “监管”,更致力于为客户创造实际业务价值。通过算法定制、边缘终端部署与业务价值输出平台的协同,方案可实现从数据采集、分析到决策建议的闭环:例如,针对某连锁餐饮品牌,定制化餐区综合识别算法能在餐区菜品不足时及时预警补餐;针对服装零售品牌,“试衣间停留与购买转化率” 分析模型能指导选品与陈列调整。
“让每个摄像头都成为‘智能店长’,意味着它们不仅能发现问题,更能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 王栋博士的分享引发了在场零售企业代表的共鸣。不少嘉宾在会后表示,维视智能的AI方案真正贴合零售门店的实际运营需求,为行业数字化升级提供了可落地、可复制的路径。
此次亮相华为数智零售思享会,不仅展现了维视智能在 AI 视觉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对零售行业洞察力,更凸显了维视智能作为华为零售数字化伙伴在推进场景落地最后一公里的价值。未来,维视智能将持续深化与华为等生态伙伴的合作,以更成熟的技术、更精准的场景方案,助力零售行业加速迈入 “AI 驱动增长” 的新范式。